2018-06-29 00:00:00 来源: 点击:3170 喜欢:0
去年以来,渑池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,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立足“打造三门峡东部‘畜椒药’特色农业板块”这一定位,持续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,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,农业农村工作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。2017年,全县共争取上级涉农项目63个、资金3.62亿元,各类新型经营主体455家,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60%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21元,获评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、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和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。
转方式、调结构,坚持特色发展。立足打造“现代农业示范县”这一发展思路,以做大做强“畜椒药”特色产业为目标,坚持布局规模化、生产标准化、经营产业化、营销品牌化的发展原则,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经营方式,推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。东方希望100万头生态猪养殖及饲料加工、鑫地牧业二期10万头生猪养殖等项目推进顺利,“双椒一药”特色产业稳步扩大,“百千万”培育工程深入实施。截至目前,全县以丹参为主的中药材面积达7万亩,花椒达15.3万亩,计划种植辣椒5万亩,初步建成了张村丹参特色小镇、天池辣椒产业带和北部花椒产业区。
夯基础、重投入,坚持绿色发展。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大力推广节本增效、绿色发展、循环利用的技术模式,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步伐明显加快。涧口河道综合治理、郑西高铁沿线绿化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、万亩高标准农田等项目竣工验收,三级河长制全面推行,涧河塔尼断面水质达标率超过90%。通过职业农民、农技推广、退耕还林、产业扶贫、农民创业等产业培训,全县特色产业主导品种、主推技术入户率、到位率均达90%。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可追溯制度,实现了从田间管理到采摘包装的全程监控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。依托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、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,县财政每年预算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,对全县农村特色产业发展、乡村道路、垃圾污水处理、休闲广场建设、卫生设施配置、电子商务发展等进行“以奖代补”。
育龙头、创品牌,坚持融合发展。突出高端、优质、安全、绿色导向,以延长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为重点,引导加工企业向主产区、优势产区、产业园区集中,仰韶酒跻身豫酒振兴“排头兵”,加快推进金海纳年产100万箱旅游食品、宏远二期年产200万箱旅游食品等食品加工项目建设,培育了天沣农业、广宇制药、永兴农业、熊耳山农业、韶山农产品等规模以上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12家。累计认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家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5家、示范性家庭农场8家,全县注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55家。休闲农业、乡村旅游、农村电商、农产品冷藏储运、专业市场建设快速推进。建成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站279个,累计实现交易额490万元;赵沟古村保护开发稳步实施,柳庄生态观光园被批准为河南省三星级(体验型)乡村旅游经营单位,投资5亿元的五凤山旅游休闲养老度假项目成功签约。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“三品一标”认证,仰韶牛心柿、仰韶贡米、仰韶大杏、渑池丹参成功注册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,“笃忠”牌辣椒、“仰韶”牌黄杏、“竹峪王”牌西瓜等16个农产品、8个畜产品通过了农业农村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,“仰韶酒”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。截至目前,全县共有2个绿色农产品、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、33个无公害农产品、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、2个省名牌农产品和1个省驰名商标。
强载体、建基地,坚持集群发展。充分依托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”金字招牌,积极创新投入机制,优化投入方式,出台了渑池县花椒产业扶持奖励办法,对花椒规模种植村、种植户等进行奖励扶持。出台了渑池县“惠农贷”实施办法,由县政府出资担保,邮储银行以1∶10的比例发放贷款,贷款对象覆盖家庭农场、专业大户等涉农类经营实体。建成了坡头乡坡头、天池镇笃忠、张村镇张村等45个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。先后培育形成了以张村镇全域、天池镇东天池、果园乡峪洞、陈村乡陈村和万寿等为片区中心的中药材基地及天池辣椒、果园仰韶大杏、段村牛心柿、南村花椒等4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,以及柳庄高效农业示范园、天池镇天沣中药材、英豪金银花生态农业观光园、张村镇尚华农业等30个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。
上一篇:雏鹰农牧已与农开基金、河南产业投资基金等签署意向书 收购民正农牧54.27%股权
下一篇:新野:平原农业县闯出产业脱贫新路